我父亲在南京开设了一家剧场,所以当我十岁那年,在南庙小学学习时,我就开始跟随孟燮卿老师学习京剧。一年后,父亲又请来一位老师到家里教戏。我十三岁时辍学进入了厉家班,开始正式学习戏曲,艺名叫乔慧杰。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着班级去了四川和云南。在19岁那年满师归来的那一年,我加入了刘家班,开始我的演唱生涯。
抗战胜利后,我回到了南京,在江苏省内的各地表演。建国之后,我继续在芜湖、九江和安庆等地进行演出。1952年,我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暑期艺术培训班,并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京剧队副队长。1953年的4月份,我被调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并担任导演,同时负责培养新演员们的基本功。
同年的9月份,与李力平合作,我们一起执导了一部新改编的传统戏《天仙配》。在这部作品中,《鹊桥》与《织绢》的两场戏中,我们创作并指导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集体舞蹈。这之后,又有许多经典作品陆续上映,如《告粮官》、《女驸马》、《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刘三姐》、《年青的一代》,以及其他一些影视作品,比如梆剧电影《寇准背靴》,以及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的戏曲技术指导工作。此外,还有一部京剧作品——《渡江第一船》,也是我们共同努力完成的一个项目。
标签: 伏羲到底是天皇还是人皇 、 烈士王俊凯 、 人物小传 、 上古四大妖皇 、 免费神话故事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