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遇秋探索黄梅戏的深度韩再芬如何在社会中传承这门艺术

自1987年起,我在《黄梅戏艺术》杂志连载了多篇关于黄梅戏的研究文章,包括《民间文学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民间舞蹈在黄梅戏中的运用》、《风俗、杂艺在黄梅戏中的运用》等。这些文稿不仅深入探讨了黄梅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还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对民间文学、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此外,我还曾参与编撰了一些关于黄梅戏史料的专辑,如《湖北文史资料》的第49辑,以及主编出版的一些地方志书,如《黄梅县志》(上部)。我还改编了一些传统小剧目,比如《陈姑追舟》,并将其收入到《湖北曲艺音乐集成》中。此外,我的创作改编作品如《血掌冤》,在上演300余场后成为湖北省最受欢迎的一部大本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记录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踏遍了鄂、赣、皖、浙、闽、湘、豫7省56个县市的大部分城镇和乡村,以及所有乡镇的大部分村庄。我走访了与 黄梅戲有亲缘关系 的采茶花鼓等28个剧种的480多位老艺人,并且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选读了相关古籍,这些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0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那些濒临消亡或已经消失的小剧目进行抢救工作。在这期间,我收集整理出了305本传统剧目,其中有20多个为稀世孤本。这份工作最终结集为15册,《黄梅戲傳統劇目彙編》,這套書籍對於理解黃梅戲歷史具有重要意義,並為後來學者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