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如何影响欧洲艺术的

在19世纪的欧洲,如果你从市场买回一块肉,展开包装纸你很可能看到一幅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作品。
浮世绘诞生于江户时代(17世纪),其含义起先源于佛教思想,“浮世”即为“尘世”,浮世绘画有抛弃尘世的眷恋,通往开悟之路的寓 意。浮世绘既有手绘作品,也有版画印刷的作品,极易复制,价格低廉,不仅皇权贵族欣赏把玩,平民百姓也有经济能力能够收藏。于是,到 了17世纪末期,浮世绘的广泛流传演变成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意义:人们开始通过浮世绘来表达享受淳朴生活的乐趣,它成为了一种描绘民间 生活状态的媒介。
这种文化艺术持续到了江户时代衰亡后,明治维新运动让日本开始登上国际舞台,积极地参加国际展览。在巴黎的世博会上,日本将浮世 绘作为一种截然不同的东方艺术展示给欧洲人,引起了轰动。在巴黎,商人塞穆尔?宾受到了启发,(Samuel bing)很快就开了一家名为“新 艺术商店(Maison de l'Art Nouveau)”的结合日本艺术风格的工艺品店,同时发行日本艺术的杂志,向巴黎的艺术家们宣传日本的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在欧洲,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早已厌倦之前古典的、学院派的艺术风格,浮世绘上那些优雅的线条、神秘的东方文化、具有异国情 调的装饰,一下子捕获了那些欧洲艺术家们。
正是这些日本艺术,流传到海外以后征服了欧洲,尤其是在19世纪的巴黎,改造并且推动了新艺术主义艺术的诞生。
到底浮世绘哪些迷人的地方,吸引了欧洲艺术家的目光呢?
我们都知道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家很多都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怎么个影响法?是说莫奈画了自己妻子穿和服的样子-《日本女人 》 ,还是梵高用油画临摹了歌川广重的作品,远不止这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和风热潮,被人们称为“日本主义”。如果说起浮世绘对西方艺术的影响,除了那些我们眼睛能看得 到的“日本元素”,还有很多隐藏在艺术家画作中的和风小秘密。而浮世绘最早传到西方,竟然只是因为阴差阳错,而非有意为之。
瓷器传向欧洲,他们却看上了包装纸,让浮世绘在欧洲盛行。
1,1644年,中国明朝灭亡,一度以“瓷器”着称的中国在混乱的政局下无暇顾及瓷器出口,于是日本抓住时机,迅速填补欧洲陶瓷市场的 缺口。
2,江户时代(1603—1867),日本像清代的中国一样闭关锁国。在平民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造价低廉、人人可以看懂,风趣幽默、又有一 定的实际作用的浮世绘盛行一时。
3,江户时代末期,从被日本戏称为“红毛鬼”的荷兰人开始,西方打开日本大门。
4,随着明治时代(1868—1911)的到来,西方的思想与艺术传入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变革之下,人们逐渐开始喜欢西方艺术,所以日本传 统艺术、平民浮世绘都越来越不值钱了,甚至沦落成了陶瓷制品的包装纸和填充物,随陶瓷一同出口欧洲。这种趋势在江户末期已经存在,看 看那时专门描绘外国人的“横滨绘”吧。
5,19世纪,摄影术发明。这让思考了几千年“怎么才能画得像”的西方艺术家们一下子崩溃了,于是他们在“绘画将死”的恐怖预言中抓 起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包装纸。
“你从市场中买回的肉,或许包裹着它的就是一幅精美的浮世绘版画!”历史研究者John Rewald如是说。
当我们看浮世绘时,可能会没有那么深的感触。毕竟我们自己的传统绘画就是这样,在我们看来,浮世绘似乎与我们师出同源,没有很大 的审美差异。
但是看看西方。虽然在中世纪的彩绘玻璃窗上也出现过很多扁平的小人儿,但自从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出现,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在研究空 间,研究光,研究如何把皮肤、丝绸和书本画成完全不一样的质感。哪见过如此潇洒置以上所有于不顾的超级扁平画?
于是粗笨笨的线条,生硬的颜色,异于西方人的诡异面容,所有来自这个东方国家的新鲜气息都在吸引着欧洲的人们。艺术家开始从浮世 绘中寻找灵感;学者们也开始捋平油乎乎的包装纸,研究上面的游女和歌舞伎演员们。于是大量的浮世绘作品、展览出现在欧洲,沦落为包装 纸的浮世绘在欧洲又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日本主义”,就此诞生。
如何表达对浮世绘的热爱?对于艺术家来说,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把浮世绘“硬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比如1868年,印象派代表人物爱德华·马奈创作了一幅《左拉肖像》,请注意在背景中挂着一幅武士像,最左边则是一个东方的花鸟屏风 。再比如梵高著名的作品《唐吉老爹》,背后同样挂了很多浮世绘作品。梵高对浮世绘有多热爱?看看他强行用油画的方式临摹的浮世绘作品 以及强行写的日文书法吧。
“我羡慕日本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每一样事物都是那么清晰。他们的作品像呼吸一样单纯,他们以流畅的、简洁的笔触画人物。”— —文森特·梵·高
说到欧洲对浮世绘的吸收,不得不提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他受西方的影响,又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西方,
如果从日本艺术史的角度出发,人们常常说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因为与之前的各种美人画不同,他开始绘制以风景 为主的“名所绘”,不仅如此,他的浮世绘中经常出现一种被浮世绘忽视的东西——空间。
但是反过来,葛饰北斋却在“日本主义”的热潮中,影响着整个西方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诸多大师们。
印象派大师莫奈本来就有葛饰北斋的作品收藏。在他《阳光下的白杨》中,白杨树垂直于画面高高挺立,这和葛饰北斋在《富岳三十六景 东海道程ヶ谷》中所描绘的样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舞者画家”之称的德加,非常喜欢在作品中研究芭蕾舞中的动作。看看“北斋漫画”中这个叉着腰的壮汉,和德加笔下的舞女… …真希望这只是一个巧合!
塞尚创作于1886到1887年,描绘法国南部的作品《圣维克多山》,视角与构图,与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中的《骏州片仓茶园ノ不二 》一幅十分相似。近景是一棵树,把作为主题的山放在最远景,在中景中描绘了俯瞰的村落。
在北斋的《三体画谱》中描绘了三只扁平的小狗。高更这幅作品中,同样有着浮世绘一般的扁平画风,同样用平面的方式来画出三只正在 吃东西的小狗:
与前面几位大师相比,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没有那么著名。她是一位美国艺术家,在但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居住在法国,成 为了一名印象派画家。她特别擅长描绘女人以及关系。《坐在蓝色扶手椅上的少女》是在她了解北斋之前创作的,但是瘫在椅子上的少女 ,实在是太像北斋漫画里这个瘫在麻袋上的人了!少女,注意坐姿啊!
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中,将要开放展览“北斋与日本主义”。展览中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美术馆与个人藏品200余幅,“画狂人”葛饰北 斋的锦绘作品30幅,版画书籍60册,葛饰北斋是如何漂洋过海影响一代印象派大师?在19世纪兴起的这场“日本主义”是什么样子?到东京一 探究竟吧!文字参考:汪笑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