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中的三皇五帝之第三位帝王在社会的传说中

帝喾因为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聪明好学,德行高尚。少年时便有盛名,被堂叔父帝颛顼选为助手,因有功被封于辛。后来继承了颛顼的位置,即位亳都,是为帝喾,时年三十岁。

在位期间,他以仁爱治国,为老百姓着想,仁威兼施,使天下人民信服。他还订立节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并迁都亳,以避免部落受洪水侵袭,同时彻底消除共工余部。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他能够知人善任,如羿射箭技术天下无双,便被选拔担任射官;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便被命为乐官。

帝喾在位七十年,最终享寿105岁(年份有争议),生子挚,将其继承的职位继续下去。当他去世后,在故地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对于他的政治举措,有《春秋纬》记载称他传10世40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则说是350年。他的治国方略强调博爱、让民获利,以诚信和仁德使天下治。他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历代帝王所推崇。

司马迁《史记》评价道:“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曹植《帝喾赞》则赞美道:“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

然而关于他的名字与身份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商朝人祭祀舜”,但韦昭认为“舜”当为“喾”字之误。而根据甲骨文资料,“夔”字曾经流传过,但形讹成“夋”,分化出“雒”的一神,而后又分化出“俊”的一神,因此由此可见,“舜”、“俊”、“雒”原是一同源于的上古宗教中的一种神话角色,其历史意义重大,但具体情况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证和研究。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家族状况以及与其他历史人物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深入探讨。不过,无论如何,这个时代的人们对这个时代的重要人物进行了一系列记录,我们可以从这些记录中了解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认知,以及他们对于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些特点和偏向。这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