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黄大仿,1923年农历7月18日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宝芳乡甘团村。1938年,我考入文昌中学就读。然而,在1939年的冬天,我弃学参加抗日斗争。那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的威胁,而许多人选择逃离家乡。我父亲也劝我到南洋去谋生,但我坚定地告诉父母:“孩儿已以身许国,国难当头,岂能避危苟安,我要留下来坚持抗日,直到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的决定让父母亲感到自豪。
随后,我投身于党的工作中。在1940年4月,我被派往琼崖特委党校学习,并在同年11月结业后,被分配到琼崖特委青年部工作。在此期间,我曾多次前往琼山、文昌、定安等地,为筹组青年抗日救国会和开办抗日青年训练班而努力。
我的职业生涯一路平顺,一直担任重要职务。从1941年的6月开始,就任了琼东县委;到了1942年的冬天,则成为了一名代理部长;接着,又分别担任北区临委组织部长和东安临委组织部长;最后,在1947年的5月,再次回到琼东县委。
1950年初,当我作为代表团的一员,与陈说和谢应权一起前往北平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这是我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高光时刻。当青代会结束后,我又去了中央团校学习。在1950年的2月份,被派往中国人民解放军15兵团司令部工作,并随43军参与湛江渡海作战,最终在4月23日与大军抵达海口市,与琼纵胜利会师。这标志着海南岛的解放。
解放后的几年里,我先后担任了新主义青年团海南工委组织部长、副书记等职位。此外,还兼任过文昌县委和土委主任。在1956年8月,当团华南工委撤销后,我改任团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之后,又先后在澄迈县委、东方县委以及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内担任不同的领导职务。
1978年12月起,至1980年6 月止,有幸担任了海南行政区革委员兼科委员会主任,以及海南区党委员会副主任兼行政公署副主任。此间还积极筹备创办了位于本土的地标性教育机构——海南大学。而在1983年代理广东省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并服务于省政协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秘书长及党组成员等角色,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直至生命尽头。
遗憾的是,在1988年的9月20号带病返回家乡参加会议途中,因突发心脏病于10月17号不幸逝世,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
标签: 历史人物简图 、 名人故事100个 、 十张惊艳的历史图片 、 讲历史人物故事100字左右四年级 、 林肯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