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6年的旱年,汉族地主对瑶民的压迫更为严重,他们不仅要抽取粮食,还加租加税,这些苛政让瑶民生活无望。凤福山出身贫寒,他和同胞们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抵抗。他们运用“打蘸”的方式来传播消息,组织起义军。在1930至1933年间,凤福山领导的起义军先后在桐木江、沙罗源、五龙庙等地通过打“开天蘸”、“太平蘸”、“宝蘸”等形式聚集人力和物资,为战斗做准备。1933年农历二月二十日,在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盐塘村的五龙庙,凤福山与兴安六源、全州十二源及灌阳二十八源等四十六个瑶族团体联合召开誓师大会,他们高举“纛”字大旗,大声歌唱着激励士气的歌谣,并宣布发起这次反抗。这场起义以灌阳为中心,以兴安和全州为两个支撑点,一共有五六万人参加(据广西第七军《年刊》记载),影响了多个县市区,如龙胜、灵川、临桂、永福、阳朔以及湖南的一些地区。但政府迅速调动桂林区民团和灌阳民团围剿,同时内部矛盾也逐渐显现,最终这次起义只坚持了三个月便失败了。凤福山为了自保,他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并潜伏起来,为下一次斗争做准备。在解放后,他担任过多项职务,如灌阳县第七届至十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以及桂林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自治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与牺牲精神。
标签: 历史人物200字作文四年级 、 以历史人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 著名人物画历史人物 、 人物传记推荐 经典 、 历史人物贡献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