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勤黄梅戏音乐工作者天仙配之魂在社会舞台上绽放

自幼在安庆市怀宁县农村长大,那里的自发黄梅戏团体和传唱的民歌深深触动了我,种下了对音乐的无尽热爱。六岁时,我跟随一个瞎眼算命先生听二胡,走得远后又独自回家,被打了一顿,但这不仅没挫败我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我追求音乐的决心。在上中学期间,每晚放学后,我总是坐在门口聆听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排练的声音,这些声音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小学时期,我就开始尝试拉二胡,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终在十二三岁那年,用自己做的手工皮制二胡取代了昂贵的蟒皮制品。1954年,当初中生程学勤才刚被民众黄梅戏剧团招募成为主胡演奏者时,他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接触到时白林老师创作的《春香传》后,我内心充满羡慕,对于能像他那样写出这样的曲子有着强烈渴望。这促使我踏入作曲领域。尽管从未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通过不断地工作和自学乐理知识,我逐渐掌握了作曲技巧,并迅速崭露头角。我创作的小说、短篇故事数量之多,在同行中几乎无人能及,而这些作品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1984年的《渖婿招婿》获得一等奖;1988年的《公主与皇帝》赢得了最佳作曲奖;1990年和1992年的《黄山情》、《桃花扇》,以及2000年的《山乡情悠悠》,都荣获国家级重要奖项。此外,他还参与制作了一系列受欢迎的电视剧,其中包括“金杯银杯”、“飞天奖”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程学勤以其丰富经验积累出了独到的创意,他所创作出的曲调既优美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流传于世,也让他感到非常骄傲。他认为最珍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不是那些名誉或物质上的认可。他坚信作为一名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并致力于继承并发展黄梅戏,让其保持原有的风格,同时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对于程学勤来说,只要他的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就足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