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的时候,我有幸遇到了李孟云女士,她是我学习京剧和昆曲的启蒙老师。后来,我又师从了陈琪、李文敏和朱锦荣,专注于旦角表演艺术的研究。我对戏曲充满热爱,并且在读研究所期间,对程砚秋这个角色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此我撰写了一篇名为《传承与新诠——程砚秋表演艺术研究》的硕士论文。这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对程先生的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一部分探讨了程砚秋所继承的传统青衣唱法,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发声方法中;第二部分则是关于编腔与行腔法,我们分析了字与腔之间的关系,以及程砚秋如何根据这套规律编排自己的行腔,从而在掌握字韵之后,可以自由地融入各种音乐形式;第三部分是关于身段表演方法,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了身段运用的原则,以及武术运用间体现出的独特气韵;第四部分,则是关于表演风格与戏剧理念,我们通过分析程砚秋编演的一些剧目,发现他的悲剧倾向以及内敛而慑人的表演风格,同时也对发表文献中所传达的观点与实际演出作对照,总结出了他以戏剧淑世积极理想。
除了不断向多位导师学习外,我还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地戏曲理论体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参与过多场传统戏目的上映,如《思凡》、《下山》、《坐楼杀惜》、《十三妹》、《游龙戏凤》、《游园惊梦》、《大劈棺》及《游湖借伞》,并致力于将京剧和昆曲结合起来,将其尝试融合当代多种表现形式。此举旨在探索京昆在现代社会可能呈现出的新形态。2007年,我创立了一家名为“京探号”的实验剧团,并担任主演,在那里我们尝试创新的京昆实验作品。
此外,我还涉足电影、舞台剧、现代舞等多样化艺术领域,并参与制作如《金刚心》和《与你共舞》(优人神鼓)这样的作品。在2005年8月参加了一部名为《我的逍遥学伴》的电影,其中我饰演了一位名叫李同的人物。在2007年8月,也就是一年后,不久之后我参加了一部客家电视台播放的新客家戏——《刘三妹》,其中我饰演的是一位名叫Oharu(阿春)的角色。接着,在2007年的12月,当时首次亮相于台北皇冠小剧场,一部题材特殊的小说改编成歌舞诗词节目——《暗诡——心病患CLUB》,其中我扮 演三个人物:罗敷、田氏及孟月华。
2010年5月,再次回到客家电视台,为他们拍摄了一部钢琴伴奏下的京剧片子——曹七巧及白兰芝。此后的几年里,每一次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无论是在2011年的 京探号劇團中的昆劇實驗劇 《思凡色空》,还是在2012年的肢体舞蹈劇場里的作品 《王紫稼》,每一次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标签: 历史决议 、 300字历史人物介绍 、 历史企业故事 、 英雄小故事100字左右 、 杰出人物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