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陈受宜,记者深感意外。她的头发微卷,身着得体的格子连衣裙,让人难以将这位精神矍铄的学者与传统印象中的80岁老人联系起来。这位“80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并在同年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的经历丰富了她对科学研究的理解。1989年,她加入了中科院遗传所(现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曾任副所长、所长。她在科研和教学上投入了近六十年的时间,为自己赢得了一系列荣誉,包括1990年的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给予的归国有贡献青年科学家的称号。2015、2017和2018年,她被评选为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
陈受宜提到,她并没有做过什么值得特别强调的事情,只是平凡的一名女士。但她的淡然朴实却透露出不平凡的成就。她始终坚守爱国奉献的情怀,这份情怀来自于她父亲陈世骧——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他曾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称号,毕生致力于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理论研究。他的教育影响深刻地塑造了陈受宜,将爱国奉献作为核心价值观融入她心灵深处。
在美国访学期间,陈受宜牢记父母教诲,不仅谨慎而勤奋,还赢得了国际师生的尊重。她如今作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将这份教诲传递给新一代学生。在她的眼里,最好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前行,并让他们明白执着坚守的人生坐标。“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每当学生出国深造时,她会恳切地告诫他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不是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要为祖国争光!”
自小接受“实事求是”的教育,陈受宜从未因手中的权利多谋取课题或经费,而是在公平合理原则下分配资源。在言传身教中,她将这种作风留给自己的学生们。在她的课题组,没有懒惰松散,只有勤奋求真的追求。当她成为遗传所常务副所长时,她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母亲谢蕴贞的话语鼓励她:“你要记得父亲的话,权力和责任相连,你必须把责任摆在第一位。”果蝇成了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材料,当时缺乏人才基础设备,在基因组研究方面有所建树需要领头羊般努力。她引进团队成立人类基因组中心,与国际合作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注册,使中国成为唯一参与此项计划的发展中国家。
50多年来, 陈受宜以严谨认真、攻坚克难的心态生活,以公私分明、平等待人的品质受到尊敬。而至今,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40多年的习惯,也反映出了这一点——工作是个人的事物,不占用公家的便利设施。不论位置如何变化,都应保持一种无私之心,是父亲对她的最好祝福。
尽管最初对遗传所情况不熟悉,但拜访全体研究员请教提升实力的方法,这种决策过程确保决定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更能得到大家支持。这份不愿宣扬的小事情,却感动着周围的人。如今82岁高龄的陈受宜依然在探索道路上,不疲倦,一路向前。“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他们应该瞄准科学上的‘老大难’问题,用心攻克,为国家作出贡献。”
标签: 关于赵飞燕赵合德的视频 、 小学四年级历史人物演讲视频 、 四年级下册人物故事 、 经典历史穿越小说 、 老梁讲历史6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