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心声杨永健的艺术探索

在一个下午的阳光中,我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一份特别礼物——杨永健先生的作品集。这本精美的册子,充满了他对书法艺术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手感。翻阅其间,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诗人之笔触,流露着作者内心世界的深邃与丰富。

杨永健,是中国书法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更是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集大成者。自1948年出生于浙江海盐县,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如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等,并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奖”。

他的创作工作遍布各个领域,从楷体到行草,再到隶篆,他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技艺。在楷体中,他恪守传统,同时又不拘泥于古人的模式;在行草上,他使转纵横、墨气淋漓,让观者仿佛能看到墨水中的生命力。而这些,都源于他对点画运作、结构间架以及谋篇情趣三个方面下的苦功。

他的字,有源头可寻,有传统可见,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作品来看,可以感觉到他作书的时候,肩、肘、腕、指之间动作协调无误,就像王羲之所言:“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也正是杨永健通过不断实践获得的心得。

《笔意赞》中提到的“神采为上”,形容的是那些能够引起共鸣的情感表达,而杨永健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他在落笔时注重点画完美度,使得每一笔都是有机结合,无论是平整或是不平整,都显得恰如其分。这也是他对于“意”、“先”的坚持所致。

作为一个忙碌但热情的人物,在繁忙工作之间,也能找到时间去享受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境界令人敬佩。他总是在保持工作效率的同时,不忘思考生活的问题,这也反映出他的智慧所在。

这个故事让我更加珍视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以及通过文字可以表达出的深层次的情感。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理解和欣赏,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复杂思想的小字辈,也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为我们的内心世界增添一抹温暖色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