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尘莫及的历史趣味题目及答案大全物品篇

望尘莫及,意味着追赶的速度无法接近前人所引起的尘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自己远远落后于他人。它不仅是一个比喻,也经常作为一种自谦的话语,表达对某人的钦佩之情。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吴庆之的人,他极具才华。当时扬州的太守王义恭非常赏识他,便请他担任自己的幕僚。王义恭在处理事务时总是向吴庆之请教,并依照他的意见做决策。但不久之后,王义恭因公事被皇帝杀害了。吴庆之深感内疚和愧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辅佐好太守,因此导致了这一惨剧。他决定隐居起来,从此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不再涉足官场。

后来,有位叫王琨的人当上了吴兴太守,他早就听说过吴庆之的贤名,所以希望能请他出来担任“功曹”。然而尽管条件优厚,但吴庆之一直拒绝。这让王琨感到十分失望,但仍旧找机会与他谈话。在一次交谈中,吴庆之一边说自己资质平庸,一边跑得无影无踪,让人追赶不过去。而且,就像把鸟养在水里、鱼放在树上一样毫无意义。

《后汉书·赵咨传》也记载了一则类似的情节:赵咨被派为东海相,在途经荥阳时,被县令曹嵩等待迎接,因为他们曾是朋友关系。不过,当赵咨见到曹嵩,就连车也不下地继续前行,而曹嵩只好送到十里长亭,却又望尘莫及了。

这个成语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以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中的描述:“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只是送至亭次。”

这些故事和典故都体现了“望尘莫及”的含义,以及它如何通过不同的文化背景得到应用和演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