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背诵的语文书上的诗篇配以精美画作仿佛能见到抗日战争时期名将吉星文英勇事迹的身影

吉星文: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将领

在1926年,未满二十岁的吉星文独自前往灵宝县文地镇,受到19师师长吉鸿昌的介绍,在宋哲元旅担任骑兵。由于他的军事研究能力和作战勇敢,他迅速被提升为连长。1933年3月,他参与了在喜峰口与日军的战斗,这场战斗地点位于险要地势,日军经常来此骚扰。吉星文作为37师109旅219团营长,被命令进行敌后袭击。他巧妙绕过日军右翼,与敌人进行几小时激烈交战,最终在次日凌晨成功攻占王家、瓦房等村,将所有敌人歼灭。此次胜利后,他被提升为219团团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219团奉命调往卢沟桥,这里是北平通往内地的门户,对于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7月7日夜晚,当日本侵略者向中方阵地开炮轰击时,吉星文立即向37师师长冯治安请示,并获得支持采取武力自卫。当天深夜,他们守桥部队还击回应,但最终因不幸失去桥头堡而感到痛心。这一民族危机之际,吉星文坚决主张不能让步,并提出了精心计划,以敢死队夺回桥头堡。在他的号召下,有300多名官兵报名参加,其中150名精干士兵组成了5个敢死队,每人携带武器准备出击。

经过20分钟快速行动,该小分队成功消灭了数十名日本士兵,再次夺回了桥头堡。然而,由于南京政府妥协,一周后的7月26日下午,卢沟桥防务便移交给地方保安部队,而就在这段时间内,不幸发生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不久,吉星文晋升为109旅旅长。

1938年5月初,在宿县迎战进犯的第九机械化师团时,即使面对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优势,但他仍旧坚持阻击任务,将全旅及配属的一个团分成两路投入战斗,并亲自指挥一路进攻赵家集,使得徐州中方数十万大军安全转移。不久之后,他晋升为37师师长,然后任33军军长。

1958年,在金门炮战中,一枚炮弹误炸司令部造成副司令死亡,此人正是身负重伤并最终不幸牺牲的英雄将领——吉星文。当年的抗日英雄,如今却以悲剧告终,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沉痛的记忆。而国家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便在卢沟桥畔修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其中展示着他及其同伴们英勇的事迹,为世代传承他们无私奉献和顽强斗志留下了一份精神财富。

如今,当人们谈及卢沟桥事件时,或许鲜有人了解到的是,那位奋起抵抗、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的人物—— 吉 星 文 —— 他的名字虽耳熟能详,却又似乎遥不可及,就像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一样,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近历史的大幕才会发现那些曾经光耀史册的人们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但遗憾的是,在国共内乱以及整个二十世纪初期漫长而血腥的地球震动中,我们失去了许多珍贵生命,而这些生命若不是因为某种原因或另一种形式被磨灭,也许能继续活跃于这个世界上,让我们的未来更加辉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