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女伶巨星高华的艺术魅力

在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里,高华凭借其非凡的艺术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京剧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艺术之路,从拜师学艺到成为一名杰出的演员,再到后来自己训练一堂班子,灌制说戏录音和唱片,他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年时期,他曾经有幸拜访过王瑶卿、梅兰芳这两位京剧界的巨匠,并与程砚秋保持着师友间深厚的情谊。程砚秋对京剧艺术造诣极深,其实力几乎可与赵荣琛相媲美。在抗战胜利后的那段日子里,与梅兰芳同台演出义务戏,是他事业生涯中一个难忘而又庄严的时刻。他在上海共上演了《碧玉簪》和《能仁寺》,所有参与的人物都是程砚秋原班人马,只是将程氏改为高实秋,这种细微变化却蕴含着无限深意。

1959年,在台北,他以《六月雪》作为自己的最后一次登台,此时周长华已经离世,只好请王克图临时操琴。这次粉墨登场虽然短暂,却是高华独有的精彩篇章。而后,他自行组织了一支队伍,制作了许多说戏录音和唱片,其中包括《荒山泪》、《锁麟囊》、《文姬归汉》、《江油关》、《梅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经典作品。至于周长华生前的伴奏作品,则仅限于《朱痕记》、《柳迎春》、《龙凤呈祥》以及《沈云英》的几段精选。此外,还有香港名琴曾世骏为他吊嗓伴奏的《梅妃》、《骂殿》(马昭仪)等数首。

据说,在解放前夕,有一次唐在炘先生曾为他弹奏过琴曲。而吴小如先生也曾撰写文章介绍过这个才情横溢、技艺卓越的大师。在那个时代,每一个字每一个声音,都承载着无尽的情感和历史底蕴,而高华则以其卓绝的表演风格,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千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