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诗人高适犹如国学知识的丰碑屹立于文化长河之中

高适:国学知识的丰碑

在唐朝的盛世,高适这位汉族诗人,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深厚的情感,在国学知识的海洋中筑起了一座又一座璀璨如星的丰碑。他的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但他更多的是与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的风土气息相融合。他的作品《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都流传至今,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扇窗。

在765年永泰元年的岁月里,他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64岁,被赠予礼部尚书之职,并以忠谥号告别尘世。在诗坛上,他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他们共同创作出了那充满雄健气势、奔放自然、蕴含盛唐时代奋发向上的诗歌。这一切,无疑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最好诠释。

早年时期,他曾游历长安,那个繁华而又喧嚣的地方。他也曾到过蓟门、卢龙边关,不断寻求着进身之路,但直到被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第五,这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之后,他先后担任封丘尉,再辞官回到家乡,一次又一次地回归故土,对于那些鞭挞黎庶或拜迎官长的事都持有拒绝态度。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再次卷入政治漩涡,与哥舒翰同幕,在陇右节度使那里立下战功。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止他继续追求真理和正义,最终成为左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

《旧唐书·高适传》评价道:“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这些话语足见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个真正理解国学知识的人。他用自己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地理风光,用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对生活无限美好的向往,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国学知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