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亨的画作《齐天大圣》与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形象相呼应,农历猴年即将到来,我们不禁会想到孙悟空这个角色,而提到孙悟空,六小龄童的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最近,一部讲述六小龄童猴王世家故事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不少人看后情感激动,许多网友表示,只有六小龄童才能真正演绎出他们心中的美猴王。在刘亨艺术家的帮助下,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谈到了孙悟空对中国人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几代人热爱。“我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观众把对孙悟空的爱转移到了我身上。因此,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宣扬和推广孙悟空身上蕴含的文化价值。我扮演的小生,与刘亨创作的小生一样,被赋予了将猴子的人格化,以呈现其不畏艰险、明辨是非、聪明机智、疾恶如仇等形象。”
理解并欣赏美猴王需要接受传统戏曲艺术
我的本名是章金莱,有些人可能误以为我来自浙江绍兴,但实际上,我是上海出生的,也是在这里长大的。“按照外国人的习惯,我可以被认为是一名上海人,因此,对于弘扬海派文化,我感到有一定的责任。”
从绍兴开始,一百年的家族历史,从上海开始,这份发迹之路。这段经历始于我的曾祖父章廷椿,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却喜欢表演戏曲,被人们称为“活猴章”。他的儿子章益生则被誉为“赛活猴”,他最早带着绍兴的一些班社到上海,在当时著名的大戏院进行表演。
我从上海开始学艺,那时候,每逢雨天,就在服装公司练功;晴天,则在人民广场练功。那时候父亲主演的一部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1年由上海天马制片厂拍摄,是一部经典作品。从绍兴走向大上海,再次走向北京长安街,最终走向世界。对于这一切成就,我深感自己幸运,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我成为了他们心中“孙悟空”的代名词。“现在有那么多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不懂或不了解。”回忆起去英国牛津大学讲座时的情景,当问及是否喜爱中国戏曲时台下沉默无声,但当提及我饰演的心中所有关于美好的事物,他们立刻充满激动,“喜欢”、“很喜欢”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告诉他们,如果能认可和支持这样一个角色,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成功,更是我们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界的一个伟大成就。
2014年的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有72位代表参与其中,其中包括我。我分享了关于西游文化主题创作的话题。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讨论了一种更开放但又保持核心精神完整性的方式,即使经过各种变化,也不能改变西游文化中根植于内心的情感和精神。此外,还要确保我们的改编和诠释不会失去底线,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经典作品。
2004年的春季也是一个特别的时候,那一年正值某些媒体报道说,《西游记》的受欢迎程度超越了任何其他电视剧。当听到这些消息时,我感到震惊,并决定亲自前往学校和社区,为孩子们讲解《西游记》的制作过程以及背后的故事。此举也让我得以更好地理解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现在,无论身处何方,都有人欢迎那位曾经给予过他们快乐与启示的小孩——那个穿着红袈裟戴着金箍棒的小男孩。当他站在台前,每个人都仿佛变成了那群围坐在花果山上的孩子们。而今天,他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将那些永恒且宝贵的情感传递给新的听众。他已经完成超过800场公开讲话,并计划再增加更多机会,以便能够接触更多未来的观众:“我们必须对未来负责。”
学习孙大圣精神,让它成为世界上的光芒
我的塑造出的美猴王,不仅让国内每个角落都响起赞叹,也赢得全球朋友的心。随着时间流逝,它变得更加珍贵,更显其力量。这一切都是因为信念: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带来新希望;相信坚持下去总能找到正确路径;相信勇气无边,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要勇敢站立——正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旅一样,在漫长而危险的地球行程中,他们展现出了毅力与决心,最终实现了梦想。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让这种信念成为国际交流活动中的亮点。我被选为英、中文化友好使者、法、中文化大使、日本、中儿童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泰国、中体育旅游形象大使等职务,并且获得各国领导人的尊敬与合作。在这些工作中,我深刻体验到了不同国家人民对于《西游记》及其主人公孟婆精灵般温柔善良的心态,以及人们共同追求幸福生活愿望,使得跨越千山万水之间的情谊更加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停止努力,只是在不同的舞台展示同样的光芒,让世界看到真实而纯净的一面——这是人类共同追求永恒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标签: 中国十大影响世界的历史名人 、 美国历史名人 、 人物的历史故事资料 、 适合爸爸讲的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大全100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