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中的张宝英豫剧全场的传奇人物

《戏缘》中的张宝英:豫剧全场的传奇人物

在我偶然翻阅《剧作家》杂志时,看到孙崇涛先生关于杭州大学求学经历的回忆录,我深感兴趣。随后得知,他一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并获赠了全本《戏缘:孙崇涛自述》,这不仅仅是一部自述人生经历为目的的个人回忆录,而是“用散文写历史,以自述表学术”的一部别样的戏曲史。第一时间大快朵颐地读完,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四个字:“人、戏、书、缘”。

首先说人。孙崇涛先生,生于浙江瑞安,与戏曲学界前辈王起(季思)、黄氏兄妹(宗江、宗英、宗洛、宗汉等)是同乡;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戏曲系,与中国戲曲學院前两任院長朱文相和周育德是同学。他1981年毕业留院,历任戲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研所副研究员、中研所研究员,并兼博士生导师及戲曲史研究室主任。在院及退休期间,他先後應邀講學於英国牛津大學荷蘭萊頓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並擔任中國戲曲學院硕士班教師及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合作研究員。

其次说戏。在作者八十载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剧经验,从南京到北京,再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系客座教授,以及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的讲学足迹中,无论是在小城县城省城还是京城,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他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见解。特别是在《戏缘》中记录作者早年的看戏经历,不仅仅有他亲眼所见,还有对其父看戏研习的亲耳所闻,这些都是近代戲劇史发展脉络的一个活跃部分,让我饶有兴味且毫不费力。

再说书。作为一位多产著作家的孙崇涛先生,其代表性专著包括《南戲論丞》、《風月錦囊考釋》(以上中华書局出版)、《戲曲優伶史》(合著,文化藝術出版社)、《戲曲十論》(台北)、《戲曲文献学》、《戲緣:孫崇濤自述》(以上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些作品曾獲中國出版政府提名獎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及中国艺术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等獎項。

最后说缘。在作者的人生轨迹中,无论是中学时期接触传统音乐,或是在清华园里追逐文学梦想,或是在美国游走于不同城市之间寻找知识,每一次转折点似乎都有一种神秘而不可言喻的力量——一种命运之轮,是将人们带向某个方向,也使他们错过另一个方向。而这种力量,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为我们的生命增添了一抹色彩,一份意义。

总结来说,《艺苑杂谈》的这篇文章让我对孙崇涛先生以及他的作品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认为这篇文章不仅是一次个人心灵的小憩,更是一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探索的大旅途。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将它推荐给所有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们,因为这里面蕴含的是智慧,是情感,也许还有一丝灵魂深处那份无法言说的东西——一种难以忘怀的心灵沟通与共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