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学书法的故事

傅山:书法艺术的探索者

在明末清初,一个名叫傅山的人,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殿堂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故事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创新的追求。

傅山,1607年出生于山西阳曲,一生致力于学问和艺术的研究。他不仅精通经史诸子,而且擅长医学,并且在诗、书、画三艺上都有过硬的造诣。在书法方面,他尤为得意,篆、隶、行草各有所长,被誉为“青主隶书怪过而近于俗”、“草书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

傅山的一笔一划,都承载着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心态。他认为作字先作人,因此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他的《孟浩然诗》,以其草书风格,为世人所称道。这份由友人张钺持纸索书,以余墨当场挥就的情景,就足以见证傅山对艺术创作无限热情。

这份《孟浩然诗》卷落笔情深,气势磅礴,其草书笔画变化幅度较大,不讲究转折起伏,更夸张,是典型的大写风格。而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有一种条理分明;用墨枯润杂揉,有轻重相间疾涩相生的韵味;结体横风斜雨形态勾连揖让构成了沉着痛快险峻跌宕之美。这便是 傅山 的代表风格,也是他生命中的一段传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