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迁都陈城的转折点,楚襄王(前?年--前263年),亦称楚顷襄王,本名熊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作为楚怀王之子,他在位期间见证了国家命运的起伏。记得那是他的第六年,当时秦国以白起为将攻破韩伊阙(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斩杀了韩军24万人。这一消息震惊了当时诸侯间,甚至秦昭王亲自写信给楚襄王,要他与秦同盟,一起决定天下大势。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楚襄王只得与秦讲和,并从秦国迎娶了一位秦女,这标志着他对强权的一种妥协。
随后十四年、十五年的时间里,尽管心中有满腹牢骚,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不得不屈服于秦昭王。直到十八岁那一年,一件小事让他的心情有所改变,那是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物,这个人不仅技术高超,更是一个主张合纵抗独的智者。他通过历史上的辉煌与现实中的挫折,对楚襄王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使他意识到了向往自由独立的心愿。
于是,在这个转变之后,他派出使臣四处游说,与其他诸侯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邻。但就在这紧要关头,秦国并未放弃攻击,他们决意给予更重创,让这一轮战争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十九岁那年的春天,战火再次燃烧,而这一次,不仅是土地,更是尊严在斗争中被削减。当战争结束后,只剩下残破的上庸、汉水以北的地盘作为交换条件。
二十岁那一年,又有一场惨烈战斗爆发,当地将领白起带领军队攻占了重要据点鄢(今湖北宜城东南)和西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北)。接着,在二十一岁那年的秋天,最终失去了郢城,即现在江陵市纪南城地区,被迫迁都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虽然仍旧称呼新都为郢,但这种尝试已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在此同时,其它地区也遭受了同样的打击,如巫郡和黔中郡相继落入敌手。
最终,由于连续失败,加上国内外形势所迫,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自己的国家即将走向灭亡。在这样的结局面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物,从最初对抗到最后无奈屈服,再到最终悲剧收场,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一种宿命般的情景,而我们却无法逃避其中。
标签: 英雄故事简短100字左右 、 世界上十大伟人都是谁呀 、 阿瞒是三国时期哪位枭雄的小名 、 世界历史人物简介 、 历史人物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