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人民春秋战国的智者之光

楚襄王——迁都陈城的转折点

楚襄王(前?年--前263年),亦称楚顷襄王,本名熊横,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他的六年间,秦国以白起为将攻破韩伊阙(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斩杀了韩军24万人。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诸侯联盟,秦昭王甚至写信给楚襄王,要他率领诸侯与秦争夺天下。然而,面对强大的秦国威胁,楚襄王只得选择和平协商,并从秦昭王那里娶了一位秦女为妻。

在接下来的十四年、十五年里,尽管有着屈辱的外交关系,但楚襄王仍然频繁地会见与合议于秦昭王,以表达其对大秦力量的敬畏之心。在十八岁那一年,一位善射雁箭的人物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人不仅擅长弓箭,而且是一位倡导合纵抗单的智者,他以往昔的荣耀与当下的耻辱激励着这位被迫屈服于强权的大夫。

这一激发之后,原本想要向秦报复的心情重新燃烧起来。于是,他派出使臣前往各个诸侯国,与他们结盟共同反抗强悍的邻居。在十九岁那一年,当白起带领精锐部队伐楚时,不仅失败而且失去了大量土地。在二十岁时,再次遭遇白起所率领军队攻击,被迫割让更多土地作为和平条件。此后,在二十一岁的一场惨败中,不仅失去了重要据点,还遭受了对亲人的残酷待遇。

最终,由于连续遭受重创和心理上的打击,使得国家元气大伤,只能退守东边,将陈城作为新的都城,并保留旧有的郢称号。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凑集10余万兵力,与西边失去多年的江南地区相比,更显弱小。而此后的历史证明,无论是考烈王时代还是信陵君时代,即便再度联合其他国家也难逃覆灭之劫,最终导致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中心崩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