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作与吴国学在社会的对话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他的家世虽有陇西之源,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就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在元和三、四年间,他曾与韩愈相见,并写下了著名的《高轩过》。
尽管他父名晋肃,与他争名的人认为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但韩愈鼓励他应试。然而,由于礼部官员昏庸草率,他未能如愿以偿。后来,他做了三年奉礼郎,但因仕途失意,便将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他的朋友们包括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他们常一起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他的母亲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李贺生平体弱多病,在27岁时逝世。他死前曾将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编,为其友沈子明留下。在死后15年,杜牧被嘱托为其撰序。
人们由于对李贺的怀念,对他的生活和作品进行了许多传说,如临终前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贍,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但最终,只有追赐进士及第,没有实际得到。当时,有人请求昭宗追赐进士及第,并赠补阙、拾遗官职,但事无巨细都受到了宫廷内斗的影响,最终搁置不行。
除了这些传说外,还有人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如“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也有人批评其缺乏深度,“牛鬼蛇神太甚”、“诗之妖”。
尽管如此,他在乐府诗中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仍然显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这些作品构建了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被后人称赞为“长吉体”。宋朝之后的一些大师如汤显祖,也受到过他的影响。而杜牧则赞誉道:“骚之苗裔。”
总体来说,即便面对各种批评和误解,这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名字依旧留给我们深刻而奇特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于古典文化传统的一种独特革新。这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但同时也充满挑战性的故事,它反映了一位艺术家的创造力如何在时代背景下的展现,同时也展示了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心态。
标签: 高中地理必看纪录片 、 好看的真实历史小说 、 历史典故的名字有哪些 、 历史名人故事10字 、 经典耐看的高质量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