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唐代诗人,生于790年,卒于816年。其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其祖籍陇西,他自称“陇西长吉”。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在15、16岁时,他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在这段时间内,有名的《高轩过》诗便是他创作的。
尽管遭遇了仕途失意和健康问题,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文学创作。在京时,他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他们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而他的背包中总有写好的诗句,以备不时之需。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最终在27岁逝世前夕,将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编,并授予其友沈子明。此外,还有一些传言,如临死前被召见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以及其母的一夜梦境,都加深了人们对他的怀念。
昭宗时,由韦庄上奏请追赐进士及第,并赠补阙、拾遗官职。但由于宫廷发生事变,这一请求最终搁置。而且,当初自编集未能流传开来,只有《李贺诗歌集注》这一版本流传下来。
作为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都非常明显。他喜欢在神话故事或鬼魅世界中奔驰,以其独特的大胆和诡异想象力构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艺术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好景不长与时间易逝的情感。
他的语言瑰丽奇峭,有许多精警而独创性的表达,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银浦流云学水声”、“玉轮轧露湿团光”等匪夷所思的奇语,使得他成为了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不仅影响到了同时代的人,也远远超越时代,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宋朝以后出现的人物如杜牧、温庭筠、高棅等都曾赞誉过他。此外,从鲁迅先生到毛主席,他们都曾提起过对他的欣赏与尊重,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标签: 历史人物简述 、 十大最好看的历史书适合高中 、 世界名人的图片 、 最火十大完结小说 、 十大民间灵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