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人录帖木儿

1336年,帖木儿在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出生。他的祖先曾做过察合台汗的大臣。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碣石的一位封建城主。

“帖”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多音字之称,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学术网络第四版中为tiè木儿,并另处注有帖tiē姓。这种译名多出现于元代之后的史籍,恰处于中古汉语末期近代汉语之“入派三声”的时期。

1362年,帖木儿在故乡附近地区起义反抗蒙古人贵族的统治。他被打伤成了瘸子,因此敌人称为跛子帖木尔。在文化意识上,他倾向波斯文化。

1353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起兵反抗元朝,而1362年,帖木儿率兵起义,与明朝建立军事同盟共同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在洪武二十年的岁月里(1388年),他希望与明朝建立同盟,但这未能实现。

1370年代初,河中西察合台可汗侯赛因死后,他扶持自己的侄子也里牙思火者成为新任可汗。但不久后,他杀死了也里牙思火者,以自己为河中的唯一君主。随后他征服花剌子模、阿富汗和东察合台汗国,并最终控制了一个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

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他大败奥斯曼帝国并俘虏其苏丹“闪电”巴耶塞特一世。这场胜利使他成为了整个欧洲所知的强大的统治者,同时保存了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则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传世建筑,使该地在其孙兀鲁伯的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中心。

传说中的帐篷书记载了他的传奇历史,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胜利书》、《帖木儿自传》以及《巴布尔回忆录》,流传至今。然而,这些记载往往夸张或虚构,有待考证。此外,一些研究指出,即便是这些官方记录,也可能受到当时政治环境影响而存在偏差。

尽管如此,从现存资料来看,可以认为他是一个极具野心和远见的人物,对亚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他的征服活动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艺术和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留下了一段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重要性的历史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