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1950年踏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的殿堂,从一名表演学徒成长为严格训练的艺术家。1958年,梅兰芳巡回演出期间,她深受《打焦赞》中的杨排风一角所吸引,并亲自指导孙怀仁学习挑花线动作,这段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随后,她加入黄梅剧团,一连串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花旦到刀马旦、彩旦、老旦再到娃娃生,每一个角色都让她耳濡目染,不断进步。
1980年,孙怀仁踏上了导演之路,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深造。在那里,她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还不断尝试自编自导自演,与同学们互相学习,气氛活跃。一年之后,她回到剧团,便带领团队赴港进行交流与表演,再次创排《龙女》,并发现马兰凭借其独特个性和优雅形象,将龙女塑造成了一位完美无瑕的人物。此后,又接连创排《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这三部作品被誉为“马兰三部曲”,实际上也是孙怀仁作为导员所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杰作。她以曾是表演者的身份,对于如何帮助其他艺术家更好地展现自己有着深刻理解,现在许多话剧导员虽然擅长人物分析,但却难以提供具体指导,让那些尚未成熟的青年艺术家感到困惑。而孙怀仁则能敏锐捕捉每位同伴内在潜力,为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手法去塑造角色的指引,使得她既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心灵镜子,又是知己般的情感支持者。
退休后的日子里,即便身处安逸之境,孙怀仁仍然对黄梅戏未来的发展充满思考。她坚信,只要黄梅戏能够时刻保持对观众的关注,让观众能够进入剧场、坐下来欣赏,也能喜欢上它,那么这门传统艺术将会焕发新的光彩。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本质,而是要确保新颖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这个意义上,孙怀仁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艺人,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人物,有着特殊的地位。她先是在严凤英和王少舫等大师前学艺,然后又给予了马兰和吴亚玲等新星宝贵机会,最终还为小梅花编排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型节目。
标签: 小学生必听的历史经典故事 、 美男长相特点 、 最精彩的架空历史小说 、 最值得读的十本人物传记 、 美男子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