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马少良,自幼跟随父亲马宝山这位京剧大师习艺,从13岁起便在舞台上尽显风采。16岁时,我加入了北京春秋京剧团,而18岁那年,我来到天津建华京剧团,那里我拜陈云祥为师,并从刘汉臣等众多演技高超的老戏子那里学习着。
在建华京剧团期间,我常常扮演一些经典角色,如《武松》、《挑滑车》、《英雄义》、《十八罗汉收大鹏》和《伐子都》,与杨荣环、孟宪荣等同事们合作演出了现代京剧作品如《农奴》、《赤道战鼓》、《雪岭苍松》、《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其中尤其是参加第一届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农奴》,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1970年,我被调到了《红灯记》的制作组,这是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天津市京剧三团担任主要演员期间,1977年,在新编现代京剧《骄杨颂》的表演中,我塑造了一个领袖形象,这在当时的天津戏曲舞台上还是第一次见。恢复传统剧目后,1977年的首场我的传统戏作表演,即以《逼上梁山》的名义进行,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此后,与赵慧秋、王则昭共同合作的《红鬃烈马》,以及与李主 演的《三休三请樊梨花》,均得到了各界好评。
1980年,是我开始接受曹艺斌老师指导学习并上演新版 京 剧 的一段时间,那些经历让我深入了解了更多关于艺术表现力的秘密。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无论是舞台上的武功动作还是人物刻画,都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勤奋刻苦的心态支持。我曾经不断地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为每一次表现在做准备,让自己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精湛的手法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对人物性格特征细致刻画,以及如何将技术运用得恰到好处,使之与整部戏情感相呼应,与内心活动紧密结合。无数个舞台形象,就这样由我带给观众。这包括但不限于代表性的作品:如,《逼上梁山》(又名:“逼上梁山”)、 《伐子都》(又名:“伐子都”)、 《战冀州》(又名:“战冀州”)及其他如:挑滑车、曹营十二年、古城会及万水千山等。
标签: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介绍 、 历史人物故事传说有哪些 、 京城四大才女是谁 、 朱允炆 、 历史人物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