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的翘楚如傅山犹如天上的北斗指引着后人的方向

傅山,1607年出生于山西阳曲,一直到1684年在那里离世。作为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和书画大家,他以字青主、别号公它而闻名。他的一生涉猎极广,通晓经史、诸子百家以及佛道学说,并且精通医学。在诗书画三艺中,他尤为擅长,其中尤以行书独树一帜,被认为具有特色的风格。马宗霍在《霎岳楼笔谈》中评价他:“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他的绘画也颇受推崇,以其描绘竹木的气韵著称。此外,他还是一位收藏家,对金石鉴赏有着深厚的造诣。

傅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如他的《霜江龛集》十二卷和对《荀子》的评注等。其中,《孟浩然诗》的草书版本特别值得一提。这是一件纸本墨迹作品,由友人张钺提供纸张,而傅山就在当场挥毫成就。这份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理念,也反映了他追求真实自然之美的心态。

此篇草书孟浩然五律十八首,不仅展现了傅山创作时遵循“先作人”原则所取得的成果,也展示了一种非凡的艺术眼光。在这幅作品中,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每一次笔触都流露出一种意境。尽管看似随意,但实际上每一个笔划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墨色虽枯淡但又饱满,有着轻重错落的情趣。此外,这些文字构成了横风斜雨般的形态,倾斜欹侧,使整个作品既沉着痛快又险峻跌宕,是傅山代表性的杰作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