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我的成功源于戏曲艺术的伟大,朝阳沟上山原唱塑造了我一生的经历。作为孙悟空的代名词,我深知自己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观众将对这位神话中的猴王的热爱转嫁给了我。我承认,这份荣誉让我有责任去宣传和推广孙悟空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在戏曲艺术中,我学习欣赏美猴王需要接受传统戏曲艺术的熏陶。
我的祖籍是绍兴,但实际上,是在上海出生长大的。我的曾祖父章廷椿因喜欢猴戏,被称为“活猴章”,而爷爷章益生则被尊称为“赛活猴”,他带着绍兴的一些班社到上海演出,在当时名震一时。从上海开始学艺,我还记得下雨时在服装公司练功,不下雨时就在人民广场练功。父亲六龄童主演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1年由上海天马制片厂拍摄,成为了一段时间内不可磨灭的地标。
农历猴年即将来临,而提到猴,就不得不提孙悟空。而提到孙悟空,又总会有人想到我这个名字绕不开。我认为,我们不仅仅是在家族故事中走过,那更是一种与国家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事业。“要感谢先人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我们又赶上了好的时代。”
很多年轻人把我看作他们心中的唯一美猴王。在刘亨画出的齐天大圣和我的表演中,都将孙悟空的人格化,用以呈现其不畏艰险、明辨是非、聪明机智、疾恶如仇等形象。我理解欣赏美猴王需要接受传统戏曲艺术,这是我身为中国最幸福演员的心愿。
1986版《西游记》的收视率达到了99.8%,这是任何一部电视作品都难以企及的事业。而且,即使那部剧在当年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而我塑造的大圣形象也是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形象。
2014年的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我提出,对于西游题材文艺创作,我们应该结合名著基础做一些合理诠释和改编,而不是没有底线地误导。但我们也必须有敬畏之心,因为像孙悟 空这样属于中国世界级形象并不多,万万不可毁损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西游记》,我开始走进学校、社区免费讲解孽缘文化。这让我意识到,有些媒体渲染说大学生喜欢说的《西游记》,这让我感到震惊。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定去跟孩子们讲解怎么拍摄孽缘,以及如何理解孽缘精神,让我们的少年儿童不要只关注外界浮华,而应该学会追求真理和正义。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西游记》不只是一个故事,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拼搏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国际舞台上,无论是在英法日泰还是越南,每次见证海外同胞对我们的喜爱,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中国文化使者的责任。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一切弘扬出去,为世界展示真正的人文精神。
标签: 历史人物图片及介绍 、 红军故事《一袋干粮》 、 中国历史人物图画 、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事例 、 爱国英雄故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