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昱:晋元帝之子,会稽王,深得父爱。幼时聪慧,郭璞曾称其为“兴晋祚者”。他性格清虚寡欲,擅长玄学。被封琅玡王后,以会稽、宣城地为食邑。母郑阿春去世,他悲痛请求服重丧,被允许,并于咸和三年十二月被徙封为会稽王。
司马昱入朝辅政时期,他以德行著称,被认为是国家的周公。他拒绝桓温北伐的建议,而桓温最终在他的劝说下放弃了计划。司马昱还尝试用殷浩来抗衡桓温,但结果并未如愿。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借朝野上下对殷浩的怨愤,将其贬免,从此大权集中在桓温手中。当穆帝到达始冠之年时,司马昱想要归政于穆帝,但穆帝不同意。
太和元年(366年),司马昱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并多次推辞不肯接受。但当他登基为帝后,即日即位改号咸安,不久便因忧愤辞世。在他的统治期间,他与桓温共同商议征讨事宜,但实际上成为了一位傀儡君主,最终病逝。这段历史对于评价 司马昱而言,是一段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