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故事连环画许姬传京剧史论研究者与票友的对话昆曲家与度曲家的对比

在1908年,许姬传随父赴淮安后,跟随祖父居住在杭州。在那里,她接受了外公徐子静的教育,并学习昆曲。初时她主要唱老生和官生的角色,但后来她专注于宗叶怀庭的唱法,强调四声和气息的运用。她还受到了《弹词》、《酒楼》、《别母乱箭》的授业,对这些剧目有着深入的理解。1916年冬,在杭州,她遇到了梅兰芳并观摩了他的表演,有机会演唱昆曲《佳期拷红》。

1920年,许姬传到天津任职,并开始接触度曲艺术。她与著名曲家恽兰荪相识,并向他请教度曲技巧。在上海,她参与了一些曲会,与吴昌硕、刘翰怡、周梦坡等人共同演唱昆曲《弹词》和《惊变》。

在天津期间,她认识了陈彦衡,他是一位谭鑫培的研究者,也是吊嗓技术的大师。陈彦衡指导许姬传学习皮黄派的唱腔,以及谭鑫培的一些特点。在1931年5月,许姬传帮助陈彦衡出版了一本工尺谱书籍,这标志着她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

1931年起,她开始与梅兰芳合作,为他处理文墨事宜。这段时间内,她记录并整理了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并出版了三集,这些作品对戏剧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她继续为梅兰芳撰写其他著作,如《我的电影生活》、《东游记》和《梅兰芳文集》,其中包含大量关于昆曲艺术内容。

1952年,当梅兰芳参加世界和平会议时,许姬传陪同前往维也纳及苏联城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进行演出,其中包括昆曲《思凡》的表演。她掌握并带去了伴奏音带,以备不时之需。此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寓所中,与朋友们清唱古代歌颂诗;1978年的欢迎项馨吾回国至京举行的盛宴上,又一次展示出了其撅笛技艺;而对于新一代戏迷如孙女梅卫红习舞创作散乐章“春农”,则是其情感与才华交融的一次体现。当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后,不久便成为该社联合社员,再次展现出其对昆剧文化贡献。

遗憾的是,在晚年的耳失聪之后仍然坚持笔耕之术,最终于1990年9月2日去世。但她的遗著依然流露着对昆剧艺术无尽热爱,《许姬传艺坛漫录》的出版,更是将她多篇论述经典音乐学说的文章汇总起来,为世人留下宝贵财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