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与牛郎织女的黄梅戏电影同样动人心弦

徐志远,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他的故事,就像牛郎织女在电影中的相遇一样,充满了意外与惊喜。在闭塞的山区成长,他凭借对乐器的热爱和天赋,不经意间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中学时期,他便开始尝试演奏二胡、口琴、笛子,这些初步的音乐尝试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剧团后,尽管不是他最初的心愿,但徐志远依然全力以赴。他不仅成为了一名鼓手,还逐渐涉足作曲领域,用自己的作品赢得了同行们的认可。当年轻才俊只有21岁时,就能独立完成一出小戏,并且在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中脱颖而出,这份荣誉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1991年的《红楼梦》舞台剧,是徐志远参与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式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巧妙地融入了电声音乐和淮剧元素,使之既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魅力。这部作品获得了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为他的艺术生涯增添了一抹光彩。

随着时间推移,徐志远继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他将黄梅戏与西洋歌剧和百老汇音乐剧结合起来,在《秋千架》中完美地体现出了娱乐和喜剧性。此举被视为中国地方戏与现代音乐剧结合的一个新篇章,标志着他在戏曲界的地位更加巩固。

除了从事创作工作,徐志远也是一位学者。他撰写过多篇论著,如《黄梅戏通论》的音乐章节、《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贡献——兼及皮黄腔在安徽合流》等,并担任《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岳西高腔分支主编。他的这些工作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对于推动国粹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至今为止,徐志遠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如黄梅戲舞台劇《紅樓夢》、《秋千架》、《風雨麗人行》、《孔雀東南飛》;黃梅戲影片《徽商情緣》、《母老虎上轎》,以及電視劇如《貂蝉》、《朝霞滿天》、《平湖秋月》,黃梅歌舞如《四季美人》、《美江南》,兒童劇如《男子漢行動」。這些創作不僅獲得單項獎項,也榮獲集體獎項,如五個一工程獎(兩次)、國家文化部文華大獎、國家廣電總局華表獎、飛天獎等。

标签: